人工智能,人类对自身的挑战

原文发表在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1年02月24日   23 版),转载请注明出处,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。 经过50多年的发展,人工智能已成为涉及计算机、心理学、系统论、博弈论、哲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。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,不论是它的复杂 性和学科交叉性,还是它那些带有根本性的思考和创新,其实都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认识和挑战。人工智能的研究,最终会不会使人类建成“智能体乌托邦”?这是 人们感兴趣的问题,尽管对人工智能(实际上是对我们人类本身)的透彻认识还有一段非常漫长而艰巨的路要走。

人工智能和人机大战简史

原文发表在果壳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。 人工智能的历史源远流长,很早人类就试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。公元前850年,古希腊就有制造机器人帮助人们劳动的神话传说。公元前 900多年,我国也有歌舞机器人传说的记载,这说明古代人就有人工智能的幻想。17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B.Pascal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会演算的机械加法器并获得实际应用。随后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G.W.Leibniz在这台加法器的基础上发展并制成了 进行全部四则运算的计算器。他还提出了逻辑机的设计思想,即通过符号体系,对对象的特征进行推理,这种“万能符号”和“推理计算”的思想是现代化“思考” 机器的萌芽,因而他曾被后人誉为数理逻辑的第一个奠基人。

IBM再次赢得“人机大战”

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猜节目播放的2月14日-2月16日期间,IBM超级电脑Watson其中击败了两名人类选手,最终获得胜利。 IBM 高调推出超级计算机 Watson,目标是建造一个能与人类回答问题能力匹敌的计算系统,在比赛中,参赛者必须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,主要涉及历史,文学,政治,电影,流行文化和科学。 这要求计算机具有足够的速度、精确度和置信度,并且能使用人类的自然语言回答问题。毫无疑问,Watson 将面临比“深蓝”大的多的压力和挑战——回答 Jeopardy 比赛中的题目需要分析人类语言中微妙的含义、讽刺口吻、谜语等,这些通常是人类擅长的方面,一直以来计算机在这方面毫无优势可言。毫无疑问, Watson 研究的成功,对与 IBM 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的“智慧的地球”,也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意义。

你是哪种智能体?

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用性格来给一个人定性分类,如犹豫、冲动、坚强、专一…… 在人工智能研究中,智能体被定义为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其环境,并借助于执行器作用于该环境的任何事物。从这个定义看人就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智能体。而对于各种各样的智能体,研究者们也按“性格”进行了分类,窃以这些类型为正好反映了人本身的一些性格。综合起来看,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智能体的分类,对反思自己的行为也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