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机器人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

今天在ASIMO的网站上看到Honda机器人课堂的讨论题目(原文下载),觉得很有意义,值得所有研究机器人的甚至所有人思考。下面试着回答一下,欢迎大家讨论。

1. 我们知道机器人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,因此是不是就意味着以“它”来称呼机器人呢?比如一个烤箱或者电视机可以用“它”来称呼。像称呼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称呼机器人对不对呢?可不可像人类或者宠物一样给机器人取名字呢?

目前的机器人都可以用“它”来称呼,因为它们的智能水平比较低,与电脑一样称为“它”。

未来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会很高,为了表示人类的礼貌可以用“他”或者“她”,也许有一天机器人真的会有性别,比如电影《人工智能》中的机器人就是有性别的。

给机器人取名字当然是可以的,实际上实验室中的很多机器人都是有自己的昵称的。

2. 机器人做哪些工作比人类更加适合?为什么?

目前的机器人比人类更加适合做反复重复(汽车装配)、精度要求高(电路焊接)、危险环境(排爆、核电厂)和极限条件(外星探索)等场合下的工作。

这些工作都是人类或是无法直接完成,或者有生命危险,或是会厌倦的任务,机器人像其它工具一样扩展了人类的能力。

未来的机器人会在更多的领域超过人类。

3. 如果机器人只能按照编写的程序做事,可不可以说机器人在思考?为什么?能够思考是什么意思?

机器人是否能思考不是由是否通过程序实现决定的,而是由机器人是否有自我意识决定的。我认为真正的思考应该有自我意识。

4. 科幻作家在机器人被研制出来之前写了一些机器人的故事,那么谁更有想象力:是创造机器人这个想法的作家,还是研制机器人的科学家?为什么?

我觉得作家更有想象力,因为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需要想象力的。当然没有科学家的创造力,作家们故事永远只是空想。

5. 想想你所拥有的五种感觉(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味觉和嗅觉),你会将哪种感觉作为关键因素编写如机器人程序来识别不同的物体(如是一个苹果还是一首歌)?想想机器人可以通过什么设备来得到各种感觉。

五种感觉在识别不同物体的时候各有优点,在识别不同物体的时候不同的感觉会成为关键因素,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感觉(感知融合)是非常重要的。

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视觉,通过麦克风获取听觉,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触觉(目前还没有像皮肤一样的触觉传感器),通过电极传感器来感知液体的味道(pH值、化学成分等),通过检测空气的成分和变化获取嗅觉。

另外机器人还有一些人类所不具备的感觉:超声波、红外线、磁场等等。

对于这些问题,您的答案是什么呢?欢迎留言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